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热点专题>>学风建设专栏>>正文
学风建设专栏

【先进事迹】宁夏成长起来的“长江学者”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浏览次数:[ ]次

宁夏大学也有“长江学者”了,这个消息随着教育部文件的公布,迅速在校园流传开来。这个荣誉对宁夏大学来说,期待的太久了。1998年国家施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这个岗位一直是国家重点大学的“专利”,十多年后,宁夏大学终于取得“零”的突破,怎不令人振奋。杜建录教授的入选,既是学校高度重视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大力推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也是他本人30年如一日,投身西夏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结果。

一、整合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平台

1983年杜建录大学毕业后到固原师专(今宁夏师范学院)任教,1992年,因科研成果优异,被宁夏大学引进,专门从事西夏研究。1999年教育部启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当时杜建录刚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门下获得博士学位,在学校和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他抓住机遇,积极整合学术队伍,凝练学科方向,申报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教育部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2001年3月教育部发文批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为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由教育部和自治区共同建设,这是宁夏大学第一个国家层面上的研究平台。从此,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和民族学学科建设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以后的十年里,杜建录教授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为平台,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学校相关力量,2006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点,2009年获得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史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个文科博士点、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第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由过去单纯的科研单位,发展成教学科研并重的学术单位,汇聚和培养了一批西夏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其研究领域涉及历史、文献、地理、宗教、文字、艺术、法律及西夏文献数字化和西夏文化开发等多领域。2011年,以杜建录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基地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西夏学人才高地”。

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史与回族史西夏史”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为“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项目负责人杜建录教授组织制订《中国少数民族史与回族史西夏史“211工程”学科项目实施办法》,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攻坚克难,推出《中国回族文物》《党项西夏文献研究》《西夏文献研究丛刊》等大型标志性成果,圆满完成学科项目建设任务,受到验收专家的高度评价,为学校和自治区赢得了荣誉。

二、组织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

组织重大项目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2001-2007年,在杜建录教授组织下,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等20多个单位的专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编纂”,出版17卷20册《中国藏西夏文献》。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出版我国境内收藏的西夏文献,在整个西夏文献整理出版与西夏学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学术意义。《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出版,改变了以往研究重点聚焦俄藏黑水城文献的状况,大大提升了我国西夏学的国际影响力,《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予以予以报道,袁贵仁部长、李卫红副部长在教育部社科会议上予以表扬,被誉为“十五”期间地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两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2007年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文献整理出版”是杜建录教授主持的第二个重大项目,该成果为再造善本和珍贵文物文献传世工程,为西夏历史文化、宋元佛教、中古社会、宋元科技、古代医药、丝路贸易、法律制度、文书制度以及文献版本学等研究领域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7日2版发表《〈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再现封尘历史》,介绍了文献的学术价值。2011年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

2008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党项西夏文献研究》(杜建录为主持人和主要撰稿人),共5卷345万字,被学界誉为“党项西夏历史百科全书”和“西夏文献研究标志性成果”,受到211学科项目验收专家的高度评价。

杜建录教授主持的自治区“十五”社科规划项目《二十世纪西夏学》,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西夏学专家对百年来西夏学进行全面回顾与展望。该书集学术性、工具性于一体,是西夏学研究的必备书籍。

《西夏社会文书研究》是杜建录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最终成果,该书运用原始的西夏社会文书,从多角度解读西夏历史,代表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获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

《西夏经济史》是杜建录教授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最终成果,被多所重点大学确定为教学用书。

在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出版”和“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出版”的基础上,杜建录教授于2006年、2010年分别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研究”、“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研究”。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第二负责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党项西夏碑刻研究”、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副总理级)项目“黑水城文献与西夏研究”。

三、科研教学并重,培养创新人才

杜建录教授将人才培育作为学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大量精力。1997年任硕士生导师,2003年聘为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2007年聘为宁夏大学首批文科博导。他所指导的硕士生相继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博士研究生,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他所指导的博士生成为西夏学的教学科研骨干,并全部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其中彭向前、佟建荣、潘洁、史伟、许伟伟、于光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柳长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的4位博士生均参与国家或教育部基金项目研究;他所指导的博士后梁松涛副教授获得博士后科研基金特等奖,这是目前我区博士后唯一的1项特等奖;作为进修导师,他接受陕西师范大学西夏研究博士生为期半年的进修访学。杜建录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还多次获得奖励,其中佟建荣、许伟伟获得自治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翟丽萍、高仁获自治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四、搭建国际平台,服务国家需求

2009年,在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的关怀支持下,杜建录教授积极落实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副总理级)项目任务,推动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签订协议,成立“中俄(俄中)西夏学联合研究所,杜建录任联合研究所中方所长,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波波娃任联合研究所俄方所长,加快了中国西夏学走向世界的步伐。2010年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在宁夏大学揭牌成立,2011年俄中西夏学联合研究所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揭牌成立,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和《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简报》予以报道。中俄西夏学实实在在地合作,得到国家领导人多次举例表扬,为中俄人文合作交流和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了贡献。

杜建录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得到组织的重视和鼓励,1999年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人选;2003年入选“宁夏大学首届校长特别奖励计划”;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04年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004年享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年获建校50周年突出贡献奖(共10名)。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12项国家和省级政府奖励,其中一等奖3项。2013年“宁夏第二次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评选中,杜建录教授脱颖而出,继我国著名宪法学家吴家麟教授之后,成为宁夏大学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专家。

上一条: 【学风动态】宁夏大学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12-2014)”中期工作总结报告

下一条: 【学风建设】宁夏大学学风建设机构正式文件

【打印】    【收藏】      【关闭】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编:750021 宁ICP备010046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本月访问量:
总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