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热点专题>>学风建设专栏>>正文
学风建设专栏

【先进事迹】发挥团队作用 促进学风建设 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风建设纪实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8日    浏览次数:[ ]次

【先进事迹】发挥团队作用 促进学风建设 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风建设纪实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基础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依托、以学校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团队带头人王玉炯教授为模范人物,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以教书育人、科研诚信、治学严谨的高尚品德和深入研究、遵循科学、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学风建设活动,促进了学院跨越式发展。

抓好学风建设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生命科学学院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考研、科研以及专业技能训练三方面为突破口,开展师德知识竞赛、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研究生论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形成了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精于执教,学生勤奋好学、努力成才的良好教风和学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和课堂纪律,杜绝不文明行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管理目标,全面推进学院学风建设的根本好转。近年来,学院先后获批立项的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校级100余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4项;生命科学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湿地和大熊猫调查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学院8#公寓团总支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光荣称号;获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3项,自治区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院连续三年考研率在65%以上,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62%。

提升科研总量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学院利用良好的研究平台,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积极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在学院内形成组建大团队、申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良好科研氛围。在鼓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学院始终坚持科研诚信、治学严谨的品德教育,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到位经费5000余万元。学院先后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获授权10项;出版学术专著 17 部,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500余篇,其中,SCI/EI 论文 42 篇。

优化人文环境 凝聚优秀人才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宁夏大学“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引才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发掘人才潜力,形成发展合力。近几年来,新增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18人,在职培养博士23名,已毕业13人;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博士(后)8人,极大地提高了学科队伍中博士人员的比例。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玉炯教授先后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宁夏“十佳师德标兵”、“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奖”和“100位为宁夏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称号。

由王玉炯教授作为团队带头人的“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被确立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这是我区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宁夏大学在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课程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填补了我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空白。建国60周年前夕,生命科学学院因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业绩,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在培养学科领军人才方面,通过周密细致的协调联络,利用自治区人民政府“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这个平台,柔性引进院士2名,依托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宁夏生物技术院士工作站”,引进美国爱荷华大学副教授1人。

目前,学院已建成一支朝气蓬勃、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名、 “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奖”获得者1人,“100位为宁夏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人物”1人,宁夏“十佳师德标兵”1名,宁夏回族自治区“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宁夏“十大杰出青年”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2人,教授23人,副教授32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12人。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勤奋敬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创新培养模式 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

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联合培养点招收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7人。几年来,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动物学专业和植物学专业3个硕士学位点共计招收硕士研究生147名,毕业117人;在加强已有学位点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2011年又成功获批“动物生物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国际化合作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途径,推行“双导师”制,先后选派了25名优秀研究生分别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名校访学;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签订并启动了双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扩大了研究生“第二校园”经历的比例,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6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获宁夏“高等学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3名研究生先后获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

加强合作交流 提升团队学科水平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巩固和完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朱晓平教授实验室、爱荷华大学John F. Engelhardt教授实验室、康奈尔大学刘瑞海教授实验室,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肖伟教授实验室、约克大学K. A. White教授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学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内外相关高水平教学科研机构共建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的范围,提升合作交流的层次。

先后邀请施蕴渝院士、贺林院士、邓子新院士、陈焕春院士、赵国屏院士、夏咸柱院士、程京院士、美国芝加哥大学乔贵林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张瑞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Hew Choy Leong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朱分禄教授、杨梅英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en G. Szaro教授,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Frank Einhellig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人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管敏鑫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华子春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传茂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陈晔光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陈建国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莅临学院讲学并开展学术交流。

先后承办了“中国西部地区第五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研讨会”、国家“973”计划项目——“重要动物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与致病机理的研究” 课题验收会、“宁夏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国高校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骨干教师培训与研讨班”等学术会议。以办会为纽带,邀请到多名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及国内知名学者来访交流,为今后寻求更广泛和更深层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争取多种渠道资助,使更多的人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升学科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几年来,共计80余人次参加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有20余人次受邀作大会报告。通过形式多样、广泛而深层次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显著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学院一直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在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应用技术的研发,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的渠道,充分利用学院的科研资源,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饲料工程技术中心、生物制品研发中心、生物发酵研究所等研发平台,组织相关教师,通过开展技术服务、人员培训、承担地方委托研发项目等形式,积极为地方服务。学院先后与银川河东机场、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银川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承担委托研究项目5项,到位研究经费85万元。通过这些项目和协议的签订,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学科的快速发展。

以王玉炯教授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以开创性的工作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敬业精神,谱写了宁夏生物技术高等教育教学科研领域的新篇章。

上一条: 【先进事迹】风去风来 我心依旧 ——郎伟教授侧记

下一条: 【相关规定】宁夏大学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试行)

【打印】    【收藏】      【关闭】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编:750021 宁ICP备010046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本月访问量:
总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