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热点专题>>学风建设专栏>>正文
学风建设专栏

【先进事迹】风去风来 我心依旧 ——郎伟教授侧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8日    浏览次数:[ ]次

【先进事迹】风去风来 我心依旧

——郎伟教授侧记

在许多人眼里,宁夏大学是位于祖国西部的一所不起眼的高校。不少南方省份的高考生,在接到宁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来报到的路上,心里总是满怀着忐忑:不知道开往西北的列车会把自己送到一个怎样的人生天地。等来到银川平原,进入宁夏大学,才发现这所大学的校园如此开阔,这所大学的高楼如此林立。再花费一些时日静下心来上课、做实验、听讲座,接触了宁夏大学的老师们,又发现,这座阔大的校园里其实“埋伏”着一批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授。担任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郎伟教授,就是被学生们公认并深受学生们爱戴的“名师”。学生们喜欢他,是因为他二十八年如一日,不计寒暑,不问春秋,始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学生们尊敬他,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人格魅力。学生们从他的身上,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与他的朝夕相处当中,感受到了一个优秀学者的严谨作风和浓浓的人文情怀。

一、扎根宁夏,爱岗敬业,将青春年华奉献给宁夏的教育事业

1980年9月,郎伟以宁夏高考文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学习。1984年,本科学业完成后,他主动放弃留北京工作的机会(他的父母亲都是1958年从浙江省和上海市来到宁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支边”青年,按政策他可以选择留京工作),义无反顾地回到宁夏从事文学教育工作。28年来,郎伟同志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从事神圣的文学教育事业工作的根本追求。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把对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事业的由衷赞赏和热烈拥护之情转化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他通过长期的刻苦砥砺和踏实工作,通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卓越的文学素质广泛地教育和影响了成百上千个莘莘学子,从而在高等院校这一重要的教育领域扩大了文学之“真、善、美”的影响力,并反复印证了文学的塑造灵魂、净化灵魂、提升灵魂的功能和力量。应该说,在宁夏的文学教育领域,郎伟同志是具有奉献精神和埋头苦干精神的实践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和中国社会生活背景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地处西部的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中间不可否认地出现了某些思想波动,特别是从事文学教育工作,在许多人眼里是“无能”或者“低能”的表现,是“傻子”之所为。一些人无法适应西部高校相对清贫的生活,或下海经商,或调往发达省区寻求发展。也有好心人劝郎伟,说你一个堂堂的“双料”北京大学毕业生(1980-1984,北大本科;1988-1991,北大硕士),为什么还要在这样一个落后地区从事什么文学教育工作?这简直是自我埋没!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趁着年轻,赶紧找能挣钱的地方和部门寻求发展吧。每一次,他都为之一笑。他想:自己在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时节曾经有过两次选择的机会,但都选择了回宁夏从事文学教育事业,为改变宁夏的文化落后面貌做贡献,现在临阵脱逃,实在是对自己理想的背叛。况且自己有着成为一个好教师的良好素质,有那么多学生喜欢听自己讲课,就是对自己价值的最好肯定。一个人应该把理想追求看得比金钱更为重要才是。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深受学生们欢迎的文学教师,在世俗追求的洪流当中,自己就坚守住一份清洁而高贵的理想吧。虽然教师的职业在经济收入上不可能带来巨额财富,但看着一批批学生被自己和其他教师们辛勤培养出来,而这些毕业生们又有可能成为建设新宁夏的有用之材,郎伟的心情总是愉快而欣慰的。2003年,浙江省某大学的人文学院曾经打算用50万元的代价引进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宁夏大学做一名普通教师。据宁夏的记者调查,从1980年2011年,宁夏已经产生高考文、理科“状元”60人,但这些文、理科“状元”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大多留在发达地区就业,回到宁夏、为宁夏各项事业服务的“状元”只有寥寥数人。郎伟同志1984年本科毕业、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两度从北京大学回到宁夏工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其奉献精神确实可嘉。

二、文学教育的名师,文学评论的健将

一个优秀的高等院校文学课的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之外,还必须拥有健康优美的人格和丰富的学识,三者结合,才有可能赢得学生的由衷敬爱,对学生产生良好而深刻的人生影响。从教28年来,郎伟同志一直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1984年至今,郎伟同志一直担任着中文系本科生《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二门基础课和《8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当代文学热点研究》等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担任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名著导读》《中国当代小说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等课程的讲授工作。在文学授课中,他总是要把个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融会进去,以自身正面的思想和健康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他的教学态度极为认真,责任心很强。无论是上新课还是重复上老课,每次上课前他都要认真仔细地备写、检查教案,为了把文学作品讲解得更为客观和完整,对每次课上所涉及的具体篇章,他都要根据原作写一个作品梗概,并用电脑打印出来。在课程的讲授上,他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格实施和精心组织各个教学环节。不仅概念准确,条理清晰,而且注意以情动人、善于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听课气氛。作为人文学院的骨干教师,他承担着中文系多门主干课的教学任务。其中,他所讲授的基础课《中国当代文学》和选修课《90年代小说研究》是最受中文系学生欢迎的名牌课程。为了上好所承担的基础课和选修课,郎伟同志几乎把节假日都用在了在书店购书,在家中阅读和不停修改教案的工作上。1997年元月,宁夏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第一次推出全校性选修课,中文系考虑到郎伟同志教学效果好,让他承担一门《当代文学热点研究》的全校性选修课。备课时间只有2个月,其中又横跨着春节。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任务,郎伟同志在资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自费购买了大量90年代文学作品,牺牲了春节,终于在2月底开学之际写出了授课教案。由于备课认真,讲解生动活泼,“当代文学热点研究”深受宁夏大学各学院学生的欢迎。每当授课之际,90个座位的大教室总是座无虚席,许多学生甚至站2个小时听课。郎伟还是深受宁夏高校青年教师喜爱的“名师”。宁夏高师培训中心每年聘请高校名师为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讲师讲课,郎伟是培训中心必请的授课者之一。十年间,他的每一次课总是被前来听课的年轻教师们津津乐道。鉴于郎伟同志教学成绩突出,近10年以来,他4次获得宁夏大学颁发的“教学优秀奖”(每2年评选1次);8次获得“教学质量”奖。又由于他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卓越表现,1995年以来的10年年终工作考核评比中,他7年被评为优等。2005年,他独立主持的教学成果“强化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由于在教学岗位上的杰出贡献,郎伟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区级“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2008年,郎伟又被评为“宁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郎伟还是在全国文坛有知名度的文学评论家。他长期跟踪宁夏文学创作事业,1995年至今,为宁夏作家作品写作评论文章100余篇,是宁夏文学界公认的优秀的“学院派”评论家。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宁夏高等院校科研项目一项;已写作文学评论及散文作品100多万字,出版文学评论著作《人类重要文学命题》《负重的文学》《写作是为时代作证》三部,发表文学评论、散文近200篇。他所创作的文学评论作品集《负重的文学》获得国家级文学大奖——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所创作的文学评论作品《觉醒与成长:近20年中国文学的简单回顾》《1995年以来的文学发展状况考察》《偏远地区的文学新军》《宁夏文学艺术事业发展透视》四篇文章,分别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文学艺术作品评奖文学评论一等奖;他的文学评论作品《偏远的宁夏与渐成气候的“宁军”》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此外,他还获得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九届优秀成果奖、宁夏优秀文化创作奖、“宁夏优秀文艺家”称号。他是宁夏高校里不多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一,并以评论家身份担任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他是宁夏文学艺术院、甘肃省文学院的特约评论家,并被聘为宁夏作家协会重点作品审读委员会委员。

郎伟同志以自己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劳动,为发展宁夏这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为繁荣宁夏的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同时他也以自己高远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和丰富学识赢得了宁夏各族学生的喜爱。他是宁夏高校当中扎根西部、倾情奉献、勤奋敬业、治学严谨并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突出代表,也是长期从事文学评论工作,为宁夏文学走向全国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智慧的评论家。他的思想境界和工作业绩堪称“德艺双馨”。

上一条: 【先进事迹】扎根西部二十载 立德树人育英才 ——宁夏大学宋乃平教授记事

下一条: 【先进事迹】发挥团队作用 促进学风建设 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风建设纪实

【打印】    【收藏】      【关闭】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编:750021 宁ICP备010046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本月访问量:
总点击数: